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支付劳动者工资时,扣除劳动者工资的行为。以下情况被视为克扣工资:
-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 未足额支付工资;
- 扣除工资超过法律规定的比例。
那么,克扣工资多少算违法行为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情况属于违法行为:
- 克扣工资超过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20%;
- 连续三个月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工资;
- 克扣工资总额达到劳动者三个月工资总和。
案例分析: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
以下是一个关于克扣工资的案例:某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克扣员工一个月的工资。该公司共有100名员工,平均月工资为5000元。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公司克扣工资的总额为5000元×100人×20%=100000元,超过了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20%,属于违法行为。
应对克扣工资的策略
面对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益;
- 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克扣的工资;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