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产经调查】“疯狂”的燕郊
2014-08-11 16:24:21   来源:新产经   评论:0 点击:

  《新产经》记者 董曙光  给远方的父母,在北京安个家!北京给不了你们,燕郊都能给!??  从北京繁华的CBD,一路向东,跨过潮白河,...
  《新产经》记者 董曙光

  “给远方的父母,在北京安个家!”“北京给不了你们,燕郊都能给!”??

  从北京繁华的CBD,一路向东,跨过潮白河,不堵车,驱车30分钟就能到达河北小镇燕郊,在唯一的通往北京通州的通燕高速两侧,随处可见的类似楼盘广告语向你挥手。

  彩虹桥是燕郊的大门。高耸国道旁的“彩虹桥”南北两侧装修华丽,鳞次栉比的售楼中心绵延500多米,这是燕郊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哥(大姐)买房不?去售楼处了解详情吧。”尾随其后的拉房客手里拿着宣传页向你推销着不同的楼盘,“英国宫、首尔甜城等楼盘降价了,买两居送一居??”从其身边经过的路人,匆忙躲闪。

  资料显示,燕郊自古为京东重镇,史载春秋战国时,因地处燕国(今北京)城郊而得名,现在这里的地产商们更习惯于将这里称为“京郊”。

  有数据统计,2011年年末,燕郊辖区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万人,城镇化率80%,另有流动人口20万人。而现在,粗略估计,流动人口数量早已翻番。而燕郊的上级行政区划河北省三河市,总人口也只有59万人。

  如今,燕郊万人小区林立。目前,已有大大小小120多个楼盘,人口60多万,单在燕顺路两侧,就排列了20多个小区。

  燕郊与天安门直线距离约30公里,是河北省离天安门最近的地方。便利的区位和较低的房价使燕郊成为40万名北漂的栖身之地,也使得这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终以“睡城”而闻名。多年来,在整个京津冀版图内,燕郊始终未能找准自身定位,这也成为产业接续的障碍。一条潮白河,横亘于燕郊与北京之间,寥寥百米,一河之隔,两个世界。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类问题相继浮出水面,与北京之间的各种壁垒也日益凸显,跨省上班难、跨省就医难、孩子上学难、治安管理难等问题在北京周边愈演愈烈。甚至有媒体把其形象地比喻为:“埋在北京周边的一枚定时炸弹”。

  “畸形”房地产

  “房地产经济”是燕郊发展模式的真实写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相比,似乎并不吻合。

  燕郊楼市早就与北京实现同步。2010年,当北京通州区因“城市副中心”的利好而房价大涨之时,燕郊楼市也异常火暴。这里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属地,聚集了很多在北京买不起房的上班族。随后,燕郊楼市又随着通州泡沫的破裂而转入低迷。但这种“同步”只是表面,作为起步最早的一座卫星城,燕郊始终没有真正融入北京发展。原因在于:燕郊没有承接北京的外溢产业,产业空心化严重,而只是承担了为北京提供“住所”的作用。

  燕郊楼市的火暴,也点燃了三河市大厂县房地产的热情。近两年,上马的项目动辄就是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大盘。 世茂·萨拉曼卡98万平方米,夏威夷·蓝湾为百万平方米英伦国际住区,这个项目占地面积700多亩,旁边的项目占地面积1000多亩。在调查中,《新产经》记者获悉,小小的燕郊,仅仅一角就能聚集20多个项目,且动辄就是百万平方米的大规模住宅社区,商业配套与住宅规模相比是压倒性“胜利”。

  “现在中央已经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燕郊绝对是利好,趁现在房价还没涨起来,最好赶紧出手。”在燕郊“天洋城4代”的营销中心,销售人员如此介绍。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燕郊多数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说辞。作为燕郊老项目的“天洋城4代”,位于燕郊开发区东部,102国道以南,总规划建筑面积达480万平方米,是燕郊有名的大盘。该项目于去年12月27日开盘,开盘均价在12500元/平方米左右。据记者了解,目前仍有约一半的房源尚未售出。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燕郊的其他几个大盘之间,如首尔甜城、孔雀城、富地广场等。多数项目的销售人员均向记者表示,不仅价格没有上涨,而且除个别楼层的优质户型已经售出外,这些项目均有足够的房源可供选择。《新产经》记者走访时发现,很多在三四年前交房的小区,目前还有大量的毛坯房存在。还有部分从未入住过的简装房屋处于出售状态,可见销售情况不佳。

  据悉,燕郊楼市多年来受到各种利好消息刺激,如贴上统一区号、统一区划、地铁等标签,使得燕郊楼市在震荡中逐渐产生疲态。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实质性利好落地之前,燕郊楼市恐难有起色。

  即便如此,燕郊楼市的供应仍在加大。以横穿燕郊的102国道为界,随着北侧项目的开发殆尽,开发重点已经转向国道南侧的广阔区域。记者发现,国道南侧是大量的农田,其中有不少已被围栏挡住,即将进入开发阶段。据当地人介绍,在燕郊开发区的区划范围内,102国道南侧还有着大量土地,如果这一区域全部实现开发,其体量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燕郊。

  在发展之初,燕郊只看到了“环首都”的房地产红利,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长远的利好。如今燕郊开发区的经济模式,几乎可以用“畸形”来形容。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独大”与“产业空心化”才是燕郊真正的“痛”。这不仅不利于当地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燕郊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燕郊承接北京的外溢产业。

  “困”住燕郊

  十年前,伴随着北京城迅猛扩张的脚步,燕郊楼市开始苏醒,几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携家带口地在燕郊居住。开始钟摆式的上班生活。如今,每天往来京燕之间的人口数量,多达40万,燕郊成了名副其实的“睡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类问题相继浮出水面,与北京之间的各种壁垒也日益凸显,跨省上班难、跨省就医难、孩子上学难、治安管理难等问题在北京周边愈演愈烈。

  《南方周末》这样表述,作为继天通苑等地之后的又一首都卫星城,燕郊依然无法跳出“城市病传染者”的发展轮回。2014年媒体再次将目光投向这里,并将其困境视作中国卫星城的一次“大考”。然而燕郊的问题,却不仅仅是因为人多。燕郊某个小区一个警察要负责两万多户,每天走访10户,走完也需要近6年。燕郊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被视作“北京周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从燕郊到北京共有9条公交专线,除了最早的930主线外,便是由930各支线衍生的811和818路。每天,从凌晨到夜幕,它们承载着30多万北漂一族。这不亚于春运般的迁徙,早上从东向西,晚上从西向东,为了避开上下班高峰,一些人选择了更早或更晚出门。

  早晨6点过后,人越聚越多,队越排越长,向着几百米延伸。不停有人从摩的、出租车上下来;有人一路小跑,有人步履从容。他们中有不少来自下一个站点,为的是在起点站抢到座位。

  媒体人苏更生在《燕郊纪事》中写到:回燕郊只是一场战争,而去北京则是场灾难。我搬来后第一次上京便领教到了。那天早上我站在公交车站,身后站着一个连队的早餐客。只要有车来,他们手上的煎饼便立即消失,身体迅速压缩,挤入前门或后门。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能把自己弄上车去。8趟车过去了,我还在原地等着,身后的人大概已准备吃午饭。第八趟车后门口紧紧贴着两个男人,其中一个扭头招呼我,说:“来,你给我把门踹上。”我义不容辞冲上去抬脚猛踹,试图将车门踢进把这两人挤压进车厢。无奈我踢完左脚换右脚,车门还是不能合上。公交车只好摇摇晃晃开走,只有等上了高速,遇到颠簸,抖落几个人下来,车门才能完全合紧。

  在燕郊最为活跃的网络社区燕郊网城上,交通纠纷是个老掉牙的话题,比如某人因为没挤上车而拦在车头不让走、谁谁横在车门口上不去也不愿下(俗称“挂车门”),或者某小区业主借着维权的名义堵塞马路??相应的,几乎每个人心底都多多少少埋藏着抱怨。其中有一些人的抱怨是因为配套设施不全。

  几十万在京工作的人他们虽在燕郊生活,但是他们在北京办的医保在燕郊却不管用。由于异地就医有“保”难“报”现象日益凸显,医保的不对接成为制约北京人移民燕郊的瓶颈。

  在燕郊,当地也有投资60多亿元建的三甲医院,医疗水平也比较高,但医院里空空荡荡,没有多少人看病。由于燕郊的医院和北京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有挂钩,在燕郊居住的北京人在当地就医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北京的医保在那里根本没法报销医药费,于是这些人不管路上多么拥挤,也得跑到北京来看病。“每次有病需要住院都要跑到北京市二六三医院,家属就得整天在燕郊与北京之间来回奔波。”家住纳丹堡小区的张先生感到很无奈。

  跨省就医能不能比较方便地结算,是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采访中多位燕郊“北漂族”告诉记者,享受北京医保的他们异地看病,即便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放心保)异地转诊制度,选择一至三家异地定点医院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但还不能像在北京一样即时结算,且报销比例也有一定差距。

  对于家住燕郊在北京上班的人来说,医保不能对接给他们带来了很大不便。由于几年来人口急剧增多,教育等资源配套不健全也严重影响着生活的质量。

  燕郊小学生的数量从2007年的9000多人到目前的2万余人,负责教育的社会发展局不断新建、改造小学,可学位仍很紧张,尤其上上城旁边的实验小学,有时一个班上甚至挤了七八十名学生。老师只好戴着耳麦上课。教育部门力求保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念”,可来自北京的家长更在意这个小镇的教学质量。

  据了解,燕郊有自来水水厂两座,日供水能力7.2万吨,但是现在高峰用水量已突破9.5万吨,一位燕郊网友遭遇的现实是,“饮水机水刷牙,去单位洗脸,在家还不能洗澡”。为此,燕郊自来水有限公司不得不在5月30日,向60多万受影响用户写道歉信。7年前,这里供暖面积280万平方米,目前有1300万平方米的需求量。2008年,负责协调供暖问题的规划部门每天都得接待好几批群众上访,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维稳办”。

  燕郊“堵车”事件经常发生,今年3月中旬,102国道、燕顺路、迎宾路、行宫大街、燕灵路等主要路段均全线瘫痪。由于是周末,3月16日晚,从北京返回燕郊的汽车在102国道上排成了长龙,长时间纹丝不动。近年来,北京人口外溢现象明显,与燕郊一河之隔的通州区人口增加,京通快速路拥堵已成常态。每天早晚高峰期间,102国道燕郊段都会发生拥堵。

  记者在浏览网路社区燕郊网城发现,比如堵车维权事件、汽车占用公共车道、公共空间被随意占用,有些商铺门前成了“自留地”、堵城变水城等网友投诉的帖子还有很多。

  多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类问题相继浮出水面,燕郊与北京之间的各种壁垒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交通拥堵、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是燕郊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相关热词搜索:燕郊

上一篇: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多“墩墩苗”
下一篇:【产经调查】食品安全的产量之困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