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民生与法网
广告
首页 > 教育在线 > 正文

考古现场搬进大学实验室 大学生助破“瓷”重圆
2023-11-24 15:36:44   来源:北京日报   评论:0 点击:

北京金中都遗址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揭面纱,出土文物整理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参与行走田野间 探秘北京城活动的北京联合大学考古专业师生成了文...
北京金中都遗址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揭面纱”,出土文物整理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参与“行走田野间 探秘北京城”活动的北京联合大学考古专业师生成了“文物修复师”,参与陶瓷片拼对、器物绘图及拍照等工作,让破“瓷”重圆。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设置了一间室内考古发掘实验室,标有“光源里”的整理箱摞成一堵半人高的墙。“里面装的是金中都遗址出土的瓷器残片,足有上千件。”该校研三学生杨茁从一个箱子里挑出两块釉色相近的瓷片,尝试拼图,“慢慢试,不能急。”

如他所说,要将数以千计的残片严丝合缝地拼成器物,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加速立体拼图,师生建立了一套陶瓷残片的分类体系,按照残片的纹饰、工艺、颜色、质地等特点分类。

“也有这样猛一眼看没特点的瓷片,颜色单一,也没有纹饰。”杨茁随手捡出一块白釉色瓷片举例,“但是你仔细看,每件残片都有特征。比如这个边缘,行话叫芒口。古时候,窑工发明了支圈覆烧的方法,目的是提高产量。不过会导致口沿一圈露出胎骨。现在我们利用这个‘缺陷’特点给残片分组,再通过颜色、质地筛选,不断缩小拼图范围。”

经过两个多月的整理,金中都220个单位的文物整理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师生已拼对出42件可复原器物。其中,粗白瓷钵、外壁刻花碗、灰青釉大碗等都是此前金中都遗址中没有见过的器形。还有两件“龙纹”刻花瓷片常见于定窑遗址,属于等级较高的器物。杨茁说,这些发现都会写进整理报告,提交给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后续考古研究提供参考。

师生还给每件器物拍了“证件照”和“定妆照”——绘图组与摄影组学生分别为器物绘制线图、拍摄细节照片。“这件化妆土刻划瓷盘,凹凸的纹路已经看不清了,就需要通过画图来还原。”该校研一学生吴畅将一件瓷盘放在灯光下展示,“眯上眼凑近观察,纹路在白釉色下若隐若现。”

学生们还在导师张雯的指导下,利用电脑三维建模找到正投影图案,导入修图软件拓描。“必须精准。”吴畅说,要帮助研究者在看不到文物原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取详尽的文物细节信息。“能有机会利用专业知识,帮文物开口说话,很有成就感。”

北京金中都遗址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揭面纱”,出土文物整理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参与“行走田野间 探秘北京城”活动的北京联合大学考古专业师生成了“文物修复师”,参与陶瓷片拼对、器物绘图及拍照等工作,让破“瓷”重圆。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设置了一间室内考古发掘实验室,标有“光源里”的整理箱摞成一堵半人高的墙。“里面装的是金中都遗址出土的瓷器残片,足有上千件。”该校研三学生杨茁从一个箱子里挑出两块釉色相近的瓷片,尝试拼图,“慢慢试,不能急。”

如他所说,要将数以千计的残片严丝合缝地拼成器物,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加速立体拼图,师生建立了一套陶瓷残片的分类体系,按照残片的纹饰、工艺、颜色、质地等特点分类。

“也有这样猛一眼看没特点的瓷片,颜色单一,也没有纹饰。”杨茁随手捡出一块白釉色瓷片举例,“但是你仔细看,每件残片都有特征。比如这个边缘,行话叫芒口。古时候,窑工发明了支圈覆烧的方法,目的是提高产量。不过会导致口沿一圈露出胎骨。现在我们利用这个‘缺陷’特点给残片分组,再通过颜色、质地筛选,不断缩小拼图范围。”

经过两个多月的整理,金中都220个单位的文物整理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师生已拼对出42件可复原器物。其中,粗白瓷钵、外壁刻花碗、灰青釉大碗等都是此前金中都遗址中没有见过的器形。还有两件“龙纹”刻花瓷片常见于定窑遗址,属于等级较高的器物。杨茁说,这些发现都会写进整理报告,提交给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后续考古研究提供参考。

师生还给每件器物拍了“证件照”和“定妆照”——绘图组与摄影组学生分别为器物绘制线图、拍摄细节照片。“这件化妆土刻划瓷盘,凹凸的纹路已经看不清了,就需要通过画图来还原。”该校研一学生吴畅将一件瓷盘放在灯光下展示,“眯上眼凑近观察,纹路在白釉色下若隐若现。”

学生们还在导师张雯的指导下,利用电脑三维建模找到正投影图案,导入修图软件拓描。“必须精准。”吴畅说,要帮助研究者在看不到文物原件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取详尽的文物细节信息。“能有机会利用专业知识,帮文物开口说话,很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曾瑞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展示70堂公开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