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赔偿民法典规定哪些
一、医疗过错赔偿民法典规定哪些
1.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4.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过度检查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民法典关于医疗的条款是什么
《民法典》中有多条关于医疗的条款。
1. 医疗机构告知说明义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2. 患者隐私权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医疗产品责任: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三、医疗欺诈10万退赔能赔多少
医疗欺诈退赔金额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
首先,要考量欺诈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的医疗费用支出、因欺诈导致病情延误造成的后续治疗费用增加、身体痛苦带来的精神损害等。若因医疗欺诈导致患者身体伤残,还需计算伤残赔偿金等。
其次,需看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若其欺诈手段恶劣、主观恶意大,退赔金额可能相对较高;若过错相对较小,退赔会相应减少。
再者,司法实践中会参考类似案例的判决结果。一般而言,若仅考虑这10万欺诈金额本身,理论上应全部退赔。但实际退赔可能会根据上述因素有所调整,比如扣除已支付的合理医疗费用等,最终退赔金额要经司法程序全面审查判断后确定。
以上是关于医疗过错赔偿民法典规定哪些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