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医疗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
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其中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否则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途径等,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认定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详细规定了患者因医疗损害要求赔偿的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等具体内容。
此外,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也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及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当发生医疗损害纠纷时,可依据这些法律法规来确定责任归属和赔偿事宜。
二、民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因过错致使患者受到损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1. 构成要件: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存在诊疗过错;患者受到了人身损害;诊疗过错与患者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责任类型:包括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
3. 举证责任:一般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4. 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若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还应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三、医疗欺诈的故意伤害怎么起诉
1. 收集证据:
保留与医疗相关的各类资料,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费用清单等,这些是证明医疗行为存在及过程的关键。
记录医疗欺诈行为的相关证据,比如医院虚假宣传的材料、诱导消费的记录、与医护人员不当对话的录音录像等。
若有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要保存好受伤后的检查报告、治疗记录、伤残鉴定报告等,以证明伤害后果。
2. 确定被告:明确实施医疗欺诈行为的医疗机构、相关医护人员等作为被告。
3. 撰写起诉状:
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
阐述诉讼请求,如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若构成伤残)等各项损失。
详细说明事实与理由,叙述医疗欺诈的经过以及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具体情况。
4.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及证据:一般向医疗机构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的法院起诉。然后等待法院受理,按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