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怎么走司法程序
一、医疗事故赔偿怎么走司法程序
1. 收集证据:患者要整理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等相关资料,以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及自身损害后果。
2. 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计算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赔偿数额。
3. 协商:先尝试与医疗机构协商赔偿事宜,明确责任和赔偿范围,争取达成一致。
4.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若协商不成,可向当地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机构申请鉴定,判定是否为医疗事故及责任程度。
5. 提起诉讼:持证据、鉴定结论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写明诉求和事实理由。
6. 立案与审理: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双方质证、辩论,法院依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
7. 执行:若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保障赔偿到位。
二、医疗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
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编。其中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否则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途径等,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认定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详细规定了患者因医疗损害要求赔偿的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等具体内容。
此外,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也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及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当发生医疗损害纠纷时,可依据这些法律法规来确定责任归属和赔偿事宜。
三、民法中的医疗损害责任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因过错致使患者受到损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1. 构成要件: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存在诊疗过错;患者受到了人身损害;诊疗过错与患者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责任类型:包括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
3. 举证责任:一般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4. 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若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还应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赔偿怎么走司法程序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