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请人提交哪些证据
一、再审申请人提交哪些证据
再审申请人通常需提交以下几类证据:
第一,新的证据。这类证据是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但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或是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供的;亦或是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的。新证据往往对案件事实认定有重大影响。
第二,用以证明原审裁判认定事实错误的证据。比如能直接反驳原审认定关键事实的书证、物证等,以动摇原审裁判的事实基础。
第三,证明原审裁判适用法律错误的相关证据。例如权威的法律解释、类似案例的生效裁判文书等,用以说明原审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偏差。
第四,证明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证据。像关键证人未依法传唤、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等程序违法情形的证据材料。
总之,再审申请人应围绕原审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遵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准备具有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证据,以支持其再审主张。
二、再审证据需要重新证明吗
再审证据是否需重新证明,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若该证据在原审中已进行过充分质证、认证,且原审对其证明力等已作出认定,在再审中没有新的争议焦点涉及该证据,或没有新的证据线索指向该证据存在问题时,一般无需重新全面证明。原审对其的认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若再审出现新情况。比如,原审认定该证据时存在程序违法,或者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审对该证据的认定,又或者该证据在再审中成为关键争议点,与新的诉求、主张紧密相关,那么就需要重新对该证据进行审查、证明。需对其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再次考量,通过各方质证、法庭认证等环节,重新确定该证据的证明力及能否作为定案依据。总之,再审证据是否重新证明要根据再审具体情况及证据特性等来判断。
三、再审有证据还能起诉吗
再审程序与起诉是不同的法律程序概念。如果案件已经进入再审阶段且有新证据,一般不能按照通常意义上的起诉重新开始一个全新的诉讼。
再审是针对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基于法定事由启动的纠错程序。有新证据属于再审启动的法定事由之一。在再审程序中,应当向负责再审的法院提交该证据,由法院依法对证据进行审查,并结合案件事实及原有裁判情况,重新对案件作出公正评判。
而起诉通常是针对尚未经过司法裁判的纠纷提起的初始诉讼程序。一旦案件已经经历一审、二审并生效,就不能随意以相同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不过,如果再审之后,基于新发生的事实、新产生的争议,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另行起诉。
总之,在再审有证据的情形下,不能简单以原纠纷重复起诉,应遵循再审程序规则提交证据争取公正处理;新情况产生的纠纷,满足起诉条件则可另行起诉。
以上是关于再审申请人提交哪些证据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