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医学会鉴定流程
一、医疗事故医学会鉴定流程
医疗事故医学会鉴定流程如下:
1. 提出申请: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或卫生行政部门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患方也可在诉讼中向法院申请。申请时需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如病历资料、检验报告等。
2. 受理:医学会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核,决定是否受理。若材料不完整,会通知当事人补充。
3. 抽取专家:受理后,医学会会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
4. 鉴定会:鉴定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医患双方陈述及答辩等方式,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分析。
5. 形成鉴定结论:鉴定组依据事实和专业知识进行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
6. 出具鉴定书:鉴定书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争议要点、鉴定过程、分析意见、结论等,最后送达当事人。
二、医疗事故责任人认定标准
医疗事故责任人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规和专业判断。以下是具体认定标准:
1. 主体资格:责任人须是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执业,包括医师、护士等。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医疗事故。
2. 过失行为:责任人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若因不可抗力或现有医疗科学技术无法预料、防范,不属于医疗事故。
3. 损害结果:患者有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轻微影响未造成明显人身损害的,不构成医疗事故。
4. 因果关系:责任人的过失行为与患者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若患者损害是多种原因造成,需准确区分各因素作用。
认定医疗事故责任人是严谨的过程,要结合病历资料、医学鉴定等进行全面分析判断。若对医疗事故责任人认定有争议,可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法律途径解决。
三、医疗事故责任如何认定的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需遵循一定原则和程序。
从构成要件看,首先,医疗事故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其次,要有违法、违规行为,即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再者,必须有人身损害结果发生,如患者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最后,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认定程序上,可通过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若协商不成,当事人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情况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鉴定时,专家鉴定组会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最终根据鉴定结论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责任程度等,以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以上是关于医疗事故医学会鉴定流程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