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医疗事故有什么规定

2025-08-26 08:21:48 法律知识 0
  民法典对医疗事故有什么规定?医疗相关责任规定包括:医疗损害责任分过错责任和特定情形下的过错推定责任;医务人员要履行医疗告知义务;医疗机构需保护患者隐私,泄露要担责;医疗产品致损,患者可向多方索赔,医疗机构赔偿后可追偿。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民法典对医疗事故有什么规定

   1. 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是过错责任原则。

   但在特定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此时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2. 医疗告知义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3. 患者隐私权保护: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 医疗产品责任:

   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二、医疗事故责任分配规定是什么

   医疗事故责任分配主要依据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责任程度。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医疗机构需承担 100%责任。

   主要责任是医疗过失行为起主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 60% 90%责任。

   次要责任为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 20% 40%责任。

   轻微责任是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医疗机构承担不超过 10%责任。

   确定责任分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医疗行为是否违反诊疗规范、医务人员注意义务履行情况等,以公平合理地界定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医疗事故认定责任主体有哪些

   医疗事故认定责任主体包括:

   1. 医疗机构:这是最主要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有义务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若因管理不善、医护人员操作失误等导致医疗事故,需承担责任。

   2. 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应尽到合理诊疗义务,违反相关规范造成损害的,要承担相应责任。比如违规用药、误诊漏诊等。

   3. 医疗器械供应商:若因医疗器械存在缺陷导致医疗事故,供应商需承担责任。例如医疗器械质量不合格引发不良后果。

   4. 血液制品供应机构:所提供的血液制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的,应承担责任。

   确定责任主体对于明确事故责任、保障患者权益至关重要,有助于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赔偿。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对医疗事故有什么规定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