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证据属于刑事犯罪吗

2025-08-26 21:40:23 法律知识 0
  伪造证据属于刑事犯罪吗?伪造证据是否为刑事犯罪要分情况。刑事诉讼中,辩护人等伪造证据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或三到七年有期徒刑;民事、行政诉讼中,一般不直接构成犯罪,可能受司法处罚,若符合其他犯罪要件也会构成相应犯罪。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伪造证据属于刑事犯罪吗

   伪造证据是否属于刑事犯罪,需分情况判断。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此行为属于刑事犯罪。依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一般不直接构成刑事犯罪,但可能会受到罚款、拘留等司法处罚。不过,如果伪造证据的行为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如诈骗、虚假诉讼等,也会构成相应的刑事犯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被侵犯有证据可以判刑吗

   被侵犯有证据是否判刑要视具体情况判断。

   若侵犯行为构成犯罪,且证据能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犯罪事实,达到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刑。比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有监控视频、证人证言、伤情鉴定等证据,能清晰证明加害人实施伤害行为并致被害人轻伤以上,加害人很可能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刑。

   若侵犯行为仅属民事侵权,即便有证据,也不会判刑。像一般的名誉权侵权,被侵权人有聊天记录、文章截图等证据,通常是让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此外,即便有证据,但证据存在瑕疵,无法有效证明犯罪构成要件,或因法定情形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犯罪嫌疑人有免责事由等,也不会判刑。所以,有证据只是一个基础条件,最终是否判刑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三、刑事证据民事能直接用吗

   刑事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可以使用,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证据规则、证明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刑事证据用于民事诉讼时,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需重新审查。若刑事证据符合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要求,通常能作为民事证据使用。

   对于刑事诉讼中通过合法程序取得的书证、物证等客观性较强的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具有较高的可采性。比如刑事案件中的合同、发票等书证,若与民事纠纷相关,可直接用于证明民事案件事实。

   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辞证据,由于其主观性较大,在民事诉讼中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若仅有刑事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可能不足以单独认定事实。

   另外,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为排除合理怀疑,高于民事诉讼的高度盖然性标准。因此,即使刑事证据被用于民事诉讼,也需根据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对其证明力进行衡量。

   以上是关于伪造证据属于刑事犯罪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