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申诉和再审的区别
一、民事申诉和再审的区别
民事申诉和再审存在多方面区别。
从性质上看,申诉是当事人等认为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向有关机关提出请求重新审查处理的一种行为,它更多是一种监督性的程序;而再审是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基于法定的事由,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
启动主体不同,申诉的主体较广泛,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再审主要由当事人申请,法院也可依职权提起。
审查程序不同,申诉一般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的启动,只是作为一种监督途径;再审则需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符合法定条件才会启动。
法律效力不同,再审程序启动后,原裁判效力中止,待再审审理终结后确定最终效力;而申诉期间,原裁判继续有效。
总之,民事申诉和再审在性质、启动主体、审查程序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自在民事司法程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民事高院再审改判的几率大吗
民事高院再审改判几率并无固定标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从证据方面来看,若再审申请人能提交新的、足以推翻原判决的证据,改判几率会显著增加。这些新证据需符合法定程序且对案件事实认定有重大影响。比如在合同纠纷中,新发现的关键合同原件能改变原判决对合同效力的认定。
原审法律适用错误也是影响改判的重要因素。如果原审判决在法律条文引用、法律解释运用上出现偏差,导致判决结果不公,高院再审时可能改判。例如,错误理解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使责任划分有误。
此外,原审程序是否违法也至关重要。若存在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等严重程序违法情形,高院基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司法公正,可能作出改判决定。
总体而言,虽然不能简单判断民事高院再审改判几率大小,但只要案件存在证据、法律适用或程序上的重大问题,就有改判的可能。
三、民事案件终审再审需要起诉吗
民事案件终审后申请再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起诉”。具体情况如下: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申请再审需满足法定条件,比如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等。
申请再审时,当事人应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再审申请书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原审法院名称、案号、具体的再审请求、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及具体事实、理由等内容。
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法院会裁定再审;不符合条件的,则会驳回申请。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申请再审,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所以,民事案件终审后若要启动再审程序,是通过申请再审的方式,而非起诉。
以上是关于民事申诉和再审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