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员可以列为失信人员
一、哪些人员可以列为失信人员
可以被列为失信人员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他们本身具备偿还债务或执行判决的能力,却故意不履行。比如,明明有存款、房产等资产,却拒绝偿还借款。
2.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人员。这类行为严重干扰了司法执行秩序,破坏了法律的权威。例如,伪造合同证据逃避执行,或者对执行人员进行暴力威胁。
3.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人员。他们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像将名下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以达到逃避执行的目的。
4.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人员。被执行人有义务如实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情况,如果故意隐瞒或虚报,就可能被列为失信人员。
5.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人员。法院对被执行人会发出限制消费令,禁止其进行高消费等行为,若违反该命令,也会被纳入失信名单。
6.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人员。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却不遵守,也会面临被列为失信人员的后果。
二、哪些大学不录取失信人子女
目前并没有法律规定大学会直接不录取失信人子女。但在特定情况下,部分高校可能会有所限制。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在父母是失信被执行人时会受影响。因为这属于高消费行为,而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是执行措施之一。部分私立大学若收费高昂,可能拒绝失信人子女就读。
从公立大学来看,正常高考录取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主要依据考生自身成绩和综合素质,一般不会因父母失信而拒绝录取。不过,军事类院校、部分政法类院校在招生时除考察考生本人情况,还会进行严格的政审。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条文规定父母失信就不能通过政审,但在同等条件下,父母失信可能对子女录取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大部分大学不会因父母失信拒绝录取子女,仅特定高收费私立大学和部分需严格政审的院校可能存在限制。
三、亲人失信会影响我的征信吗
亲人失信通常不会直接影响你的征信。征信是对个人信用状况的记录和评估,以个人为主体。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在采集和评估征信信息时,主要关注个人的借贷、还款、信用卡使用等信用行为。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产生间接影响。若你与失信亲人有共同的经济活动,比如共同贷款、担保等,亲人失信可能导致共同贷款违约或需要你承担担保责任,进而影响你的征信。此外,部分地区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核等方面,会综合考虑家庭成员的信用状况,亲人失信可能使你在申请这类贷款时受到一定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征信是独立的,亲人失信不会直接关联到你的征信记录。但涉及共同经济事务时,需谨慎考虑,避免因亲人的信用问题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
以上是关于哪些人员可以列为失信人员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