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动物致害案怎么判的
一、饲养动物致害案怎么判的
饲养动物致害案的判决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一般情况下,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即不论其有无过错,都要对损害负责。但如果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可减轻或不承担责任。比如,被侵权人故意激怒动物导致受伤,动物饲养人责任可减轻。
若为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致害,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绝对无过错责任,即便被侵权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也不能免责。
对于动物园动物致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动物园需证明尽到管理职责,否则要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动物园的防护设施有明显漏洞导致游客被动物伤害,就需担责。
法院判决时,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直接损失,若造成残疾或死亡,还会涉及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最终判决会综合考量侵权事实、证据以及法律规定等因素。
二、买卖禁止售卖动物怎么判
买卖禁止售卖动物的判决,需依据具体情形与涉及动物类别判定。
若涉及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会综合考虑交易数量、动物濒危程度等因素。
若涉及的是普通禁止售卖的动物,如地方保护动物或有相关禁售规定的动物,通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行政处罚。处罚方式可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吊销相关许可证。
此外,司法实践中还会考虑买卖双方的主观故意、是否存在多次买卖等情节。若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依法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
三、购买保护动物制品怎么判
购买保护动物制品的判刑需依据具体情况。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该罪量刑分两档。情节一般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若存在多次购买、购买数量较大、购买制品价值高、涉及特别珍稀保护动物制品等情形,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入罪及量刑,会综合考虑制品来源、购买目的、制品价值、动物濒危程度等因素。如因不知是保护动物制品而购买,可能不构成犯罪,但需返还制品。若购买制品用于收藏、装饰,量刑通常轻于用于商业交易的情况。
总之,购买保护动物制品涉嫌违法犯罪,量刑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案情判定。为避免法律风险,切勿购买保护动物制品。
以上是关于饲养动物致害案怎么判的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