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合同法第39条内容是什么

2025-09-02 03:00:43 法律知识 0
  劳动法合同法第39条内容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若劳动者存在试用不符条件、严重违规等六种情形,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该条款赋予单位特定过错解约权,且无需支付补偿,保障其合法权益与运营秩序。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劳动法合同法第39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即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此条款赋予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出现特定过错情形时,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旨在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和正常运营秩序。

   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合同法的区别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与《合同法》存在明显区别:

   1. 调整对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合同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涵盖买卖、租赁、借款等各类合同。

   2. 立法目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旨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合同法》侧重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3. 法律性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具有社会法属性,以强制性规范为主,体现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合同法》属于私法,以任意性规范为主,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4. 法律责任: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可能承担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等责任。违反《合同法》,违约方主要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这些法律各自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规范重点,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哪些合同属于无效的劳动合同答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几种合同属于无效劳动合同:

   1. 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例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重要工作信息,诱使劳动者签订合同;或者以威胁手段强迫劳动者签订合同,这些都违背了劳动者的真实意愿,合同应认定无效。

   2.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比如,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明显是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排除了劳动者享受社保的权利,此类合同无效。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像某些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出法律规定的上限,或者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些都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若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合同法第39条内容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