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签完不给员工怎样补偿
一、劳动合同签完不给员工怎样补偿
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不给员工,并不涉及直接补偿问题,但存在一定法律风险与责任。
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文本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若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因用人单位未交付合同文本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至于赔偿金额,要根据实际损失来确定。比如,劳动者因无合同文本无法证明劳动关系,导致无法享受相关权益而遭受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应按实际损失额度进行赔偿。
为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提供合同文本。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二、无社保劳动合同具备法律效应吗
无社保的劳动合同一般具备法律效应。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生效需满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等条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只要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订过程系双方真实意愿表达,且合同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即为有效。
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合同中未约定社保条款或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并不影响劳动合同本身的效力。但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的行为违反了《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向社保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也可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总之,无社保不影响劳动合同效力,但用人单位会因未履行社保缴纳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跟老板要劳动合同他不给怎么办
老板拒绝提供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 与老板沟通协商,明确告知对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提供合同是其法定义务。沟通过程注意保留聊天记录或录音等证据。
2. 若协商无果,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投诉时需准备好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3. 若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后仍未解决,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需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合同,并可主张因未及时拿到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要积极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各环节注意保留证据,确保诉求能得到有效支持。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签完不给员工怎样补偿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