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一审二审后可以三审吗
一、民事一审二审后可以三审吗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情况下,民事一审二审后通常不可以进行三审,但存在特殊情形。
其一,一般的两审终审制。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上诉期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作出的判决、裁定,即为终审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其二,特殊的再审程序。不过,如果当事人认为二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符合法定再审事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者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法定再审事由包括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等。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会裁定再审。再审程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审”,而是对已经生效裁判的一种特殊纠错程序。
二、民事一审不服二审多久开庭
民事案件一审不服提起上诉后,二审开庭时间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具体的天数。
一般来说,二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会进行一系列程序。法院首先要对上诉材料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上诉的形式要求等情况。在确定受理后,会进行案件的排期,这个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可能会较快开庭审理;但如果案件复杂、证据众多或者涉及特殊情况(如需要追加当事人、进行新的司法鉴定等),开庭时间就会相应推迟。此外,法院的案件数量多少也会影响二审开庭的时间安排。
三、民事判决书二审生效时间怎么计算
民事判决书二审生效时间的计算,需分情况确定:
其一,若二审是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宣判后10日内发送判决书,该判决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送达之日,即当事人收到判决书的日期。若双方当事人不是在同一天收到判决书,那么应以最后一位当事人收到判决书的日期作为判决书的生效日期。
其二,若二审是定期宣判的,宣判之日即为判决书的生效日期,因为定期宣判时当事人已在现场,视为已送达。
需要注意的是,判决书生效意味着其具有了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判决书的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民事一审二审后可以三审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