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遗嘱在什么情况下被推翻
一、公证遗嘱在什么情况下被推翻
公证遗嘱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被推翻:
1. 遗嘱人存在受胁迫、欺诈情形。若遗嘱人是在他人胁迫或欺诈下订立的公证遗嘱,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该遗嘱可被推翻。比如继承人以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遗嘱人按照其意愿订立遗嘱。
2. 遗嘱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遗嘱时,遗嘱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若遗嘱人当时不具备相应能力,遗嘱效力会受影响。像遗嘱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3. 遗嘱内容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遗嘱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例如,遗嘱将财产用于非法活动,该遗嘱可能被认定无效。
4. 公证程序存在严重瑕疵。公证过程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若程序存在重大错误,如公证人员未按规定进行身份核实、遗嘱内容记录错误等,可能导致公证遗嘱被推翻。
5. 有新的合法有效遗嘱。遗嘱人可立新遗嘱变更或撤销旧遗嘱。若后立遗嘱合法有效,且与公证遗嘱内容冲突,以后立遗嘱为准。
二、公证遗嘱受遗赠人可以在场吗
公证遗嘱时受遗赠人可以在场,但在场与否对遗嘱效力无实质影响。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嘱是遗嘱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只要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遗嘱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遗嘱即有效。
受遗赠人在场,并不影响遗嘱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也不会必然导致遗嘱无效。不过,为确保遗嘱是遗嘱人独立、自愿作出的意思表示,避免可能产生的争议或误解,实践中公证人员通常会要求无关人员回避,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与遗嘱人单独沟通并办理公证事宜。所以,虽然受遗赠人可以在场,但从公证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角度出发,一般不建议受遗赠人在场。
三、公证遗嘱时受益人可以在场吗
公证遗嘱时受益人可以在场,但这并不影响遗嘱的效力,也不会对遗嘱产生实质性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嘱公证是遗嘱人本人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的,重点在于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遗嘱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遗嘱公证强调的是遗嘱人自愿、真实地表达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意愿。虽然受益人在场一般不影响遗嘱效力,但为保证遗嘱是遗嘱人独立、真实的意思表示,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实践中公证机构通常会建议受益人回避。
公证人员在办理遗嘱公证时,会对遗嘱人的身份、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等进行严格审查。只要遗嘱内容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即便受益人在场,遗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是关于公证遗嘱在什么情况下被推翻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