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怎么赔偿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怎么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二倍工资,是指从用工第二个月起至满一年期间,用人单位除正常支付劳动者工资外,还需额外支付一倍工资。
例如,劳动者月工资5000元,工作6个月未签合同,除去第一个月,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5个月的工资,即25000元。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劳动者还可要求用人单位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要获得赔偿,需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之后可与单位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没有合同怎么证明劳动关系可以赔偿吗
即使没有书面合同,也可通过多种方式证明劳动关系,且满足条件时能获得赔偿。
可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下: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若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且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获赔偿:
1.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2.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总之,无书面合同不影响证明劳动关系,符合法定情形,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
三、没毕业签了劳动合同还算应届毕业生吗
没毕业签了劳动合同是否还算应届毕业生,需分情况判断。
应届毕业生一般指在该毕业年份毕业的学生。签劳动合同本身通常不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认定。
从国家对应届毕业生的界定来看,毕业两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组织关系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仍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所以,即便没毕业时签了劳动合同,但如果毕业后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等符合上述要求,依然可算应届毕业生。
不过,有些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身份界定较严格,将其限定为毕业当年且未与任何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毕业就签了劳动合同,可能就不符合其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
综上,签劳动合同并非判定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唯一标准,具体要结合相关政策、单位规定以及个人档案、就业状态等情况综合确定。
以上是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怎么赔偿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