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诬陷造谣败坏名声怎么办
一、被人诬陷造谣败坏名声怎么办
若被人诬陷造谣败坏名声,可按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1. 固定证据:这是关键步骤。可对造谣言论的网页、聊天记录、视频音频等进行截图、录屏或公证,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2. 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明确要求造谣者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删除相关不实内容,并公开赔礼道歉。若对方态度良好,积极配合解决问题,可协商赔偿事宜,达成和解。
3. 向相关平台投诉:若造谣行为发生在网络平台,可向平台投诉举报,要求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平台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处理,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4. 寻求行政救济: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拘留、罚款等处罚。
5. 提起民事诉讼:若侵权行为给自身造成较大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6. 追究刑事责任:若造谣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可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书面造谣可以报警吗怎么处理
书面造谣可以报警。造谣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荣誉权,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犯罪,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理。
当遭遇书面造谣时,报警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报警时,需向警方提供书面造谣的相关证据,如含有谣言内容的纸张、信件、打印件等,还要尽可能提供关于造谣者身份的线索。
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会展开调查。若造谣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对造谣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造谣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比如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等,可能涉嫌诽谤罪。此时,被害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造谣者的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造谣传播量达到多少属于违法
造谣传播量是否违法需结合具体法律规定判断。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
除诽谤罪外,造谣行为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即便传播量未达上述标准,但造谣内容造成一定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若造谣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民事权益,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具体是否违法及相应责任承担,需结合实际情况与证据,由司法机关判定。
以上是关于被人诬陷造谣败坏名声怎么办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