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故意侵权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一、著作权故意侵权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著作权故意侵权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一是侵权人主观状态。若其明确知晓行为会侵犯他人著作权仍积极为之,如未经许可复制、发行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可认定为故意。
二是对权利归属和内容的认知。侵权人在实施行为时,应当对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及权利范围有一定认知,若其无视这些,擅自使用,存在故意的可能性较大。
三是行为表现。如故意绕开技术保护措施获取作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获取侵权作品后进行传播等异常行为,可推断为故意侵权。
四是有无规避法律的意图。例如,通过复杂手段掩盖侵权行为,或者在收到权利人警告后仍继续侵权,都显示出其侵权的故意。
二、著作权侵权的判断标准有哪些内容
著作权侵权的判断标准如下:
1. 接触:侵权人需有接触到权利人作品的可能性。比如通过购买、借阅、网络传播等途径接触到受保护作品。
2. 实质性相似:作品之间存在实质性相似,这要从作品的表达、创意、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综合判断。若相似部分达到一定程度,构成对原作品表达的实质性再现,就可能构成侵权。
3. 排除合理使用等抗辩事由:如果侵权人能证明其使用行为属于合理使用,如为个人学习、评论、新闻报道等目的的使用,则不构成侵权。
4. 主观过错:一般情况下,即使侵权人不知其行为构成侵权,但如果存在应当知道而因疏忽等未知道的情形,也可能被认定有主观过错,需承担侵权责任。
总之,判断著作权侵权要综合考虑接触、相似性、抗辩事由及主观过错等多方面因素。
三、著作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是多久的
著作权侵权诉讼时效为三年。
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这三年期间,著作权人应积极主张权利。
若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法院会驳回其诉讼请求。不过,即便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无法通过诉讼获得强制保护。
例如,作者发现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作品多年后才知晓,自知道之日起三年内要及时起诉维权;若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导致未能及时起诉,可在障碍消除后的合理期限内起诉,仍有可能得到支持。
以上是关于著作权故意侵权的认定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