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立案后是否一定会进行听证
一、再审立案后是否一定会进行听证
再审立案后并非一定会进行听证。
再审听证是法院在审查再审申请过程中,为进一步查明事实、听取各方意见而组织的一种程序,但它不是再审案件的必经程序。
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举行听证。一般来说,如果案件事实存在较大争议,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有待进一步核实,或者涉及重大法律适用问题等,法院有可能组织听证,以便全面了解案情,正确判断再审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然而,如果法院通过对再审申请书、原审卷宗等材料的审查,认为事实比较清楚,法律关系明确,通过书面审查就能作出是否再审的决定,那么也可以不进行听证。
所以,再审立案只是启动了对案件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是否进行听证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形。
二、没上诉的案件可以申请再审或抗诉吗
未上诉的案件通常可以申请再审或抗诉。
关于再审,当事人若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比如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不过,如果是因为自身原因,无正当理由未提起上诉,而又以相同理由申请再审的,法院可能不予支持。
对于抗诉,人民检察院对符合法定情形的生效裁判,可依职权提出抗诉。这些情形包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等。检察院通过抗诉监督法院审判活动,维护司法公正。总之,未上诉案件在满足相应法定条件下,可申请再审或引发抗诉程序。
三、民事案件终审后还能再审吗
民事案件终审后可以再审。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若有证据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再审:
一是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新证据是指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但未被当事人发现、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证据。
二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伪造证据严重影响司法公正,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是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包括适用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等情况。
四是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这严重破坏司法公正。
此外,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但若是发现审判人员存在上述违法违纪行为等情况,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由法院依法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
以上是关于再审立案后是否一定会进行听证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