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定伤残赔偿标准
一、劳动仲裁定伤残赔偿标准
劳动仲裁中伤残赔偿标准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确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25个月,三级伤残23个月,四级伤残21个月。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90%、85%、80%、75%。
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18个月本人工资,六级伤残16个月。保留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为本人工资70%,六级为60%。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13个月、八级11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7个月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此外,还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赔偿项目。
二、劳动仲裁十级伤赔多少钱
劳动仲裁中十级伤残赔偿金额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赔偿项目及计算方式如下: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2.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一般来说,这两项是在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支付。
3. 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4. 医疗费、护理费等: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例如,本人月工资5000元,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有35000元,再加上其他项目,最终赔偿金额会因各地规定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三、劳动仲裁属于哪个部门法
劳动仲裁主要涉及劳动法和仲裁法两个部门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其处理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福利、工伤待遇等,均是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劳动法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为劳动仲裁提供了实体性的法律依据。
仲裁法是调整仲裁活动的法律。劳动仲裁遵循仲裁的一般原则和程序,虽然劳动仲裁有其特殊性,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民商事仲裁,但也受到仲裁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的约束。仲裁法规定了仲裁的基本制度,如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效力等,为劳动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程序性的法律保障。
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时,需同时依据劳动法和仲裁法,确保实体公正和程序合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仲裁定伤残赔偿标准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