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一、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1. 若在三年内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知道侵权行为及侵权人,即可在时效内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
2. 若超过三年才发现侵权行为,虽可能丧失胜诉权,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事由时,诉讼时效会重新计算或不计算在已过时效内。
3. 此外,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二、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3年
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在这3年诉讼时效期间内,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超过这一期限起诉,对方以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经审理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可能会驳回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所以专利权人等应及时关注侵权情况,在时效内主张权利,以维护自身合法的专利权益。
三、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1. 侵害对象:必须是有效的专利。若专利已过期、被宣告无效等,则不存在侵权问题。
2. 违法行为:实施了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行为。比如未经许可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等。
3. 主观过错:一般情况下,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明知侵权仍为之;过失是应当预见而未预见可能侵权。但在一些特殊的专利侵权纠纷中,可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4. 损害后果:给专利权人造成了损害。损害可以是经济损失,如利润减少,也可以是市场份额被侵占等。且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因侵权行为导致了损害的发生。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要件,才能认定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以上是关于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