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法典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
一、民法典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
《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如下: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6.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7.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8.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9.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10.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1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在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无效。
12. 显失公平的合同,在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无效。
需注意,合同无效的认定需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综合判断。
二、民法典合同的有效与无效
合同的有效与无效在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
合同有效的条件通常包括: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签订合同的主体需具备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二是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各方的表意应是其真实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符合这些条件的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对各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而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民法典规定了7种无效合同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被判定为无效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由于当事人的身份不符合要求而订立的合同,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实施的任何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均属无效。
第二种是因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而签订的合同,如行为人和相对方有意识地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来达成某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此类行为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第三种是涉及到违法违规行为的合同,如果某项民事法律行为违反了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它将被视为无效,除非这些强制性规定并不会直接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第四种是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同,这类民事法律行为同样会被判定为无效。
第五种是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即行为人与相对方在明知的前提下,通过恶意串通的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
最后一种是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况,具体来说,合同中出现的以下两种免责条款都是无效的:首先是可能对对方人身造成伤害的免责条款;其次是可能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财产带来损失的免责条款。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合同无效的12种情形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