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卖假货是否合同无效
一、卖假货是否合同无效
卖假货的合同通常属于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特殊情形下,合同也可能直接被认定无效。
依据民法典,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卖假货的行为构成欺诈,因为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真实情况,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此时,受欺诈的消费者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若卖假货的合同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该合同会被直接认定无效。例如售卖假冒的药品、食品,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这样的买卖合同会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二、合同无效是否退定金
合同无效时,定金通常应当退还。
根据法律规定,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定金是为了保证合同履行而交付的款项,既然合同无效,交付定金的基础不存在,收受定金的一方理应退还定金。如果是交付定金一方导致合同无效,其仍有权要求返还定金,但可能需根据自身过错程度承担一定赔偿责任;若因收受定金一方的过错致使合同无效,除返还定金外,可能还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例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若因卖方隐瞒房屋已被抵押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卖方不仅要退还买方交付的定金,还应赔偿买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合同无效定金会退还,具体处理要依据各方过错及实际情况确定。
三、法律保护无效合同吗
法律一般不保护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指因欠缺生效要件,在法律上不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无需再履行合同义务。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若一方取得财产,应返还给对方;不能返还或没必要返还的,应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不过,虽然合同整体无效,但其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其效力不受影响,仍可适用。所以,法律虽不保护无效合同的履行,但会依据相关规定处理因合同无效产生的后续事宜,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市场交易秩序。
以上是关于卖假货是否合同无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