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间借贷和借款诈骗区别
一、民间借贷和借款诈骗区别
民间借贷与借款诈骗存在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主观目的不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通常是出于正常的生活、生产经营等合理需求而借款,有还款意愿,只是可能因客观原因导致暂时无法按时还款;而借款诈骗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归还借款。
二是行为表现不同。民间借贷的双方一般会有较为正常的借贷手续,如签订借条、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等,借款人在借款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出借人保持沟通;借款诈骗的行为人往往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编造虚假的借款用途或提供虚假的身份信息等,以欺骗手段获取借款,且在借款后可能会隐匿行踪、拒绝沟通。
三是法律后果不同。民间借贷属于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通过民事途径解决纠纷,如协商、调解、诉讼等;借款诈骗则涉嫌刑事犯罪,一旦构成诈骗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
二、网络诈骗案退赃退赔怎么算
网络诈骗案中退赃退赔的计算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骗取的财物数额为基础。包括其通过网络诈骗手段非法获取的现金、财物的实际价值等。例如,诈骗所得的转账金额、骗取的虚拟财产经评估后的价值等,都应计入退赃退赔的范围。
二是对于诈骗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应予以赔偿。比如被害人因受骗而支付的合理费用,像为获取所谓“服务”支付的中介费等,这些都应在退赔之列。
三是如果诈骗所得已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部分挥霍或用于其他用途,剩余部分应全部退赃退赔,对于挥霍部分,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责令其折价赔偿。
在具体计算时,需要准确核实诈骗金额、被害人损失等相关情况,由司法机关综合全案证据进行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退赃退赔的,在量刑时可依法从轻处罚,体现了对其积极弥补被害人损失行为的认可。
三、团伙诈骗员工如何认定罪
认定团伙诈骗中员工是否构成犯罪及构成何罪,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其一,主观明知。若员工明确知晓所在团伙从事的是诈骗活动,仍积极参与其中,提供协助,具有诈骗的故意,则可能构成诈骗罪。例如,员工清楚知晓团伙通过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的具体操作模式,还参与其中进行宣传推广等行为。
其二,参与程度。若员工在团伙诈骗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直接参与诈骗行为的策划、实施,或者在诈骗流程中承担重要环节,如负责资金转移等核心工作,一般会认定构成诈骗罪。但如果员工只是从事一些边缘性、辅助性工作,且对诈骗行为并不知情,通常不构成犯罪。
其三,获利情况。若员工从团伙诈骗活动中获取非法利益,且其获利与诈骗行为存在关联,也是认定其构成犯罪的一个参考因素。
总之,要根据员工的主观状态、参与程度以及获利情况等具体情形,来准确认定其是否构成诈骗罪以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民间借贷和借款诈骗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