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谣言罪定罪标准
一、谣言罪定罪标准
我国没有名为“谣言罪”的单独罪名。但传播谣言可能涉及多种犯罪,不同情况定罪标准有所不同:
(一)诽谤罪
1.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2. 客观上实施了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的行为,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1.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信息。
2. 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
3.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如引起社会恐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等。
二、谣言最高判什么罪名呢怎么判
若行为主体出于故意,散播具有严重影响性的不实谣言,将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罪”。
此罪名是指行为者蓄意编造出虚假的重大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疫情肆虐、警报鸣响等,然后在网络或其他公共媒体平台上进行广泛传播,甚至,当明知道这些信息系为不实之谈时,仍蓄意在同一媒体上加以传播。
此外,如果行为者采用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公然挑衅诋毁他人名誉,或是捏造事实散播污蔑言论,且情节严重的话,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然而,对于前述罪行,只有受害方主动提出控诉,法院才会予以受理;但若该行为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则不受此限制。
三、谣言最高判什么罪行呢怎么判
若有公民蓄意散播谣言,并使之达到严重程度,那么此举或会被视为涉及编造以及故意散布虚假消息的犯罪行为。
所谓编造、故意散布虚假消息罪,可以理解为是指在编撰诸如危险情况、疫情、自然灾害、安全警报等虚假信息后,将其在互联网上或其他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或者明知这些信息为虚假,却依然在互联网上或其他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的行为。
对于那些以暴力手段或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且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如果此类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范畴。
以上是关于谣言罪定罪标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