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何认定扰乱公共秩序
一、如何认定扰乱公共秩序
所谓扰乱公共秩序,就是在公共场合或者交通道路上搞破坏,不配合甚至反抗国家治安管理人员的执法行动,如果情节严重的话,那就构成犯罪了。这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假扮成政府官员招摇过市,或者在机关、团队、公司、工厂等地方捣乱,导致大家无法正常工作、生产、经营;还有就是在公交车、地铁、火车、轮船、飞机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闹事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如何认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记住这些。判断一个行动是否属于扰乱公共秩序,主要看这几个方面:首先,如果你召集了大批人群,以至于社会工作、生产、营业还有教书、研究、看病等等所有跟正常生活有关的事情都没法顺利进行的话,那就是扰乱公共秩序。然后有的人可能会试图聚众去冲撞国家机关大楼,让人家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也算扰乱。再有就是,如果你多次捣乱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那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表现。
如果你组织大家把交通堵得水泄不通,甚至还搞破环交通规则之类的事情,那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举动。最后,如果有人故意投放虚假的危险物品,或者是捏造、故意散布虚假的恐惧信息导致整个社会人心惶惶,闹得乌烟瘴气,那也是扰乱公共秩序。
三、如何判定扰乱公共秩序
作为犯罪类型之一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其核心概念是指因聚众行为而导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情况下,若单位的正常工作、生产、经营以及教育研究等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视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该罪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客体角度来看,本罪侵犯的是社会秩序这一重要权益。然而,此处所提及的社会秩序并非泛指一般的社会秩序,而是特指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具体而言,就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经营秩序,以及事业单位的教育与科研秩序。其次,从客观层面来看,本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为通过聚众的方式扰乱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得这些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以及教育研究等无法顺利进行,并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再次,从主体角度来看,本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一个自然人或法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参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人都能够构成本罪,只有那些在扰乱社会秩序中起主导作用的首要分子以及其他积极参与者才符合本罪的主体要求。最后,从主观层面来看,本罪的主观心态必须是出于故意。
以上是关于如何认定扰乱公共秩序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