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犯自首会怎么判
一、主犯自首会怎么判
主犯自首的量刑需依据具体案情判断。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主犯在犯罪集团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社会危害性通常较大。法院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同时结合自首情节。如果主犯所犯罪行严重,即使有自首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幅度也会相对有限;若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加上自首情节,可能会获得较为明显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可能符合犯罪较轻的条件而免除处罚。
例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主犯自首并积极退赃、挽回损失,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从轻处罚;但在暴力犯罪中,若造成严重后果,从轻幅度则可能较小。总之,主犯自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但具体判罚要根据实际案件情况确定。
二、做假自首了怎么判
假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并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具备自首的实质条件,不能认定为自首。对于做假自首的行为,法院会依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具体而言,若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假自首行为,司法机关会全面审查案件证据,以查明其真实的犯罪情况。量刑时,不会因假自首行为而从轻或减轻处罚。法院会根据犯罪行为对应的具体罪名,按照该罪名的法定量刑幅度来量刑。
例如,在诈骗罪中,若嫌疑人假自首,法院会根据诈骗的金额、手段、造成的后果等情节,在诈骗罪的法定刑内确定刑罚。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假自首过程中存在伪造证据、干扰司法秩序等行为,还可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总之,假自首不会影响正常的司法量刑,犯罪嫌疑人需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三、自首后逃跑怎么判
自首后逃跑不能认定为自首。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而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后又逃跑,不符合自首需持续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控制之下、接受审查和裁判的要求。
对其量刑时,不能适用自首从宽的情节。法院会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若犯罪行为本身存在法定从轻、减轻情节,如未成年人犯罪、从犯等,仍会依据法律规定考量。如果逃跑过程中又实施新的犯罪,比如妨害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等,会与之前的犯罪数罪并罚。例如,嫌疑人因盗窃自首后逃跑,逃跑期间又实施了阻碍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法院会对盗窃罪和妨害公务罪分别量刑后合并处罚。总之,自首后逃跑会失去自首这一有利量刑情节,可能面临更重的刑罚。
以上是关于主犯自首会怎么判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