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一、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诈骗与合同诈骗存在多方面区别。
从犯罪客体来看,诈骗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这一单一客体;而合同诈骗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这一双重客体。
在客观行为方面,诈骗通常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直接骗取他人财物,手段较为多样灵活,不局限于特定的交易场景;合同诈骗则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这一形式实施诈骗行为,借助合同条款、交易流程等进行欺诈。
就犯罪主体而言,诈骗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合同诈骗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组织。
从认定标准来讲,诈骗一般根据诈骗财物的数额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合同诈骗除考虑诈骗金额外,还需结合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二者对于正确定罪量刑、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及社会经济秩序至关重要。
二、17岁诈骗九千怎么判
17岁实施诈骗行为且涉案金额达九千元,其定罪量刑需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首先,17岁属于未成年人,在刑法上具有特殊考量。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次,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九千元已达到该标准。一般情形下,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综合来看,对于该17岁犯罪嫌疑人,因其未成年这一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最终量刑会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内从轻或减轻判处,也有可能适用缓刑,同时在罚金的判处上也会予以适当考虑。具体的判决会由法院结合案件的全部事实、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退赃退赔等情节,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三、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追诉标准
集资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其追诉标准主要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确定,具体如下:
一是数额标准。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法予以追诉。这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量化指标,达到该数额即可能触发刑事追诉程序。
二是情节严重标准。若集资诈骗行为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严重情节的,也应予以追诉。例如,诈骗行为导致众多被害人生活陷入困境,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即便数额稍低,也会被追诉。
三是其他情形。如果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如利用虚构重大项目等欺骗手段,使大量不特定公众上当受骗,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即便集资诈骗数额未达规定标准,司法机关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追诉。
总之,集资诈骗罪的追诉标准综合考虑数额、情节等多方面因素,以准确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以上是关于诈骗与合同诈骗的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