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和欺诈罪的区别
一、诈骗罪和欺诈罪的区别
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欺诈罪”这一罪名,你可能是想将其与诈骗罪进行区分,与之较为接近的一般是民事欺诈行为。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是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行为人意图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从而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观目的主要是为了促成交易、获取商业利益等,并非直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二是行为后果不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是严重的刑事犯罪,达到一定数额标准会受到刑事处罚。民事欺诈行为主要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一般通过民事赔偿、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来解决,属于民事纠纷范畴。
三是法律责任不同。构成诈骗罪的,需承担刑事责任,面临刑罚制裁。民事欺诈行为承担的主要是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二、诈骗20万可以刑事和解吗
诈骗20万属于数额巨大的诈骗犯罪行为,原则上可以进行刑事和解,但存在一定条件和限制。
一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诈骗犯罪属于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类犯罪,若犯罪嫌疑人有悔罪表现,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符合条件时可以和解。
另一方面,诈骗20万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超过了上述“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一般和解范围。不过,若存在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使得最终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满足其他和解条件,也是可以刑事和解的。刑事和解后,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从轻处罚等处理。
三、诈骗10万以上判多少年
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诈骗10万以上属于诈骗数额巨大的情形,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具体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以下是一些主要考量因素:
一是犯罪情节。例如诈骗手段是否特别恶劣,是否利用特殊身份或针对特定弱势群体实施诈骗等。若采用极其隐蔽、复杂的手段,让被害人难以察觉,可能会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
二是退赃退赔情况。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积极退赃退赔,弥补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可在一定程度上从轻处罚。
三是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例如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立功表现的,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总之,诈骗10万以上的量刑会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和欺诈罪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