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期间能不能起诉对方
一、仲裁期间能不能起诉对方
仲裁期间能否起诉对方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双方事先签订了有效的仲裁协议,约定将特定纠纷提交仲裁解决,那么在仲裁程序进行期间,一方向法院起诉,法院通常不会受理。因为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对该纠纷的管辖权。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此时不具有排除法院管辖权的效力,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又或者仲裁的事项超出了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对于超出部分,当事人有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如果在仲裁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采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而仲裁机构可能无法及时处理时,当事人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相应的保全措施,这种申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起诉,但也是借助法院的司法权力保障自身权益。总之,仲裁期间能否起诉对方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事项范围以及具体法律规定等多方面因素判断。
二、被仲裁了能不能撤销诉讼
需明确这里“撤销诉讼”的具体指向。如果是指在劳动争议等纠纷中,先提起了诉讼,之后又进入仲裁程序,想要撤销之前的诉讼,这要分情况来看。
在仲裁机构受理且法院也受理同一纠纷的情况下,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当事人有一定机会申请撤诉。一般而言,只要符合法定撤诉条件,比如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等,法院通常会准许撤诉。
但如果是已经经过仲裁裁决,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情况下想撤销诉讼,在法院作出判决前,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撤诉。不过法院会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看是否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损害对方当事人权益等不正当情形。若不存在这些问题,法院会依法裁定是否准许撤诉。
总之,被仲裁后是否能撤销诉讼取决于具体情况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撤诉条件。
三、申请仲裁多久才受理起诉
仲裁委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一般会在5日内受理。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向法院起诉的时间规定如下:对于劳动仲裁案件,当事人若对裁决不服,通常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商事仲裁等其他仲裁领域,一裁终局,一般不能起诉,但存在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的特殊情形,当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此无明确法定起诉期限限制,需依具体情形。
需注意,以上是一般规则,具体情况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仲裁及案件复杂程度有所差异。当事人应密切关注仲裁委和法院的通知及相关规定,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以上是关于仲裁期间能不能起诉对方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