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规定
一、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比如约定合同期限为3年,3年期满合同即终止。这种合同的期限可长可短,具体时长由双方协商确定,适用于工作内容相对稳定、可预期的岗位。
二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多种情形可签订,例如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等。一旦签订,除非出现法定解除情形,劳动关系将持续存在。
三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比如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工作任务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同期限,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二、劳动合同签2次后不续签
在劳动合同签2次后用人单位不续签的情况,需分不同情形分析:
其一,若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即不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那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此时用人单位不续签,属于违法终止劳动合同,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其二,若劳动者存在上述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则无需支付赔偿金。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2次后不愿续签的情况,若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三、签订劳动合同不写具体薪资
劳动合同中不写具体薪资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和问题。
一方面,从劳动者角度来看,薪资是其重要权益之一。不明确具体薪资,可能导致劳动者在劳动报酬方面缺乏明确预期,在后续遇到工资发放争议时,难以确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处于不利地位。例如,用人单位随意降低工资,劳动者难以依据合同主张权利。
另一方面,从用人单位角度讲,这种做法也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劳动报酬等必备条款。不写具体薪资的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条款欠缺,存在瑕疵。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如需要承担未依法签订完备劳动合同的相应后果。
为避免这些问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具体薪资,包括工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具体内容,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以上是关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规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