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是否全额返还
一、合同无效是否全额返还
合同无效后,一般需全额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若无法返还或没必要返还,应折价补偿。比如财产已被消耗、毁损或第三人合法取得等情形。
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由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举例来说,若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合同无效,其要对另一方的损失负责。
在某些情况下,并非绝对全额返还。若一方在占有财产期间,财产有增值,可能需综合考量增值部分的分配。若双方对返还金额有争议,可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返还的数额及方式。
二、哪些情形之下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欺诈是故意隐瞒真相或提供虚假信息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胁迫则是以威胁、强迫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若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当事人为谋取私利,相互勾结订立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表面合同合法,实际目的违法,如通过签订虚假买卖合同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内容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善良风俗,如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环境等。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与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条款冲突,例如禁止经营的业务签订的合同。
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签订的合同无效。
7.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虚假表示订立的合同不产生法律效力。
三、哪些情形出现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所签合同自然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即双方并非基于真实意愿订立合同,如为逃避债务虚假签订买卖合同,这类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比如,合同内容违反环保法规强制性要求,合同会被认定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若合同内容危害公共秩序、违背善良风俗,合同无效。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例如,双方勾结损害第三人财产利益而签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是关于合同无效是否全额返还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