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能认为无效
一、合同中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能认为无效
在合同法框架内,任何显失公平之条款,未被依法撤销之前,都被视为有效;但当其被撤销之后,则将被视为从签约之时起便无效力。
对于此类包含显失公允因素的合同条款,受到侵害的一方享有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该条款的法定权益。
所谓“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借助自身优势地位或利用对方经验不足,导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重背离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显失公平现象主要具备如下三个显著的法律特征:
(1)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明显的不公正待遇。
其中一方需承担远超其应尽义务的责任,却仅能享受到微乎其微的权利,甚至在经济利益方面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而另一方则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取了巨大的收益,只需承担极少量的义务即可获得更多的权利。
(2)一方从中获取的利益已经超越了法律所规定的合理范围。
例如,标的物的售价明显高于市场上同类型物品的正常价格,或者同类劳务的报酬标准等。
(3)受害的一方在进行此项民事行为时,往往处于缺乏经验或面临紧急状况的状态。
二、合同中无效条款认定
合同中无效条款的认定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合同条款约定的交易行为违反国家关于特定行业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性规定,该条款即为无效。
二是违背公序良俗。若合同条款涉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内容,如约定以违法或不道德的方式履行义务,将被认定无效。
三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当合同双方故意勾结,通过条款约定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时,该条款无效。
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表面上合同条款看似合法,但实际是为了实现非法的目的,这种条款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五是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情形,且当事人依法行使撤销权后,相关条款自始无效。在认定合同无效条款时,需综合考虑具体案件情况和相关证据,以准确判断条款的效力。
三、合同中如何按指纹无效
按下的手印之有效性,完全依赖于合同本身的合法性。
若所签署的合同本身并不具有法定效力,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任何手印,也将同样无法获得法律认可。
因此,判断一份协议或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除了要审查协议的签署者是否亲笔签名或加盖了公司公章之外,还需要深入分析协议内容。
只有当协议的条款均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未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负面影响时,这份协议才被视为有效的法律文书。
违反法律效力的协议具体包含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类是协议签署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类是协议内容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第三类是协议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中有关强制性规定;第四类是协议内容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最后一类是协议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勾结,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
以上是关于合同中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能认为无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