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怎么才能开庭
一、取保候审怎么才能开庭
取保候审与开庭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触发关系,开庭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侦查、审查起诉的进度来安排。以下是一般流程及影响开庭的因素:
-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继续侦查案件,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当侦查终结且证据充分时,案件会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阶段:法院收到检察院的公诉材料后,会安排开庭时间,并提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要使案件走向开庭,关键在于司法机关完成相应工作。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能做的是遵守取保候审规定,配合司法机关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证据和线索,以促进案件顺利推进。
二、取保候审满后怎么处理
取保候审期满后,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第一,案件侦查终结。若侦查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且证据充分,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若认为需要提起公诉,会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审判。
第二,撤销案件。若侦查机关在取保候审期满后,发现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无法认定犯罪事实,会撤销案件,解除对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措施,退还保证金(若有缴纳保证金)。
第三,变更强制措施。当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尚未结束,而取保候审期限已满时,司法机关可能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将取保候审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如监视居住、逮捕等。
取保候审期满,执行机关会在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会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三、取保候审怎么才能放人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满足条件并按流程操作后可实现放人。
首先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然后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书面申请,说明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和拟采取的保证方式。
接着由司法机关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定。同意取保候审的,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最后,在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后,司法机关会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并送达公安机关执行,此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可以被释放。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怎么才能开庭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