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开庭前如何提审

2025-07-09 11:41:43 法律知识 0
  取保候审开庭前如何提审?取保候审开庭前提审流程:司法机关提前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准时到指定地点;提审时先核实身份,再围绕案件事实讯问,被取保候审人可如实答或沉默;讯问内容制成笔录,确认无误后签字;提审结束可返回,后续仍需配合。具体详细内容和民生与法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取保候审开庭前如何提审

   取保候审开庭前的提审通常按以下流程进行:

   第一,司法机关提前通知。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会根据案件办理需要,提前通过电话、书面传票等形式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地点接受提审。被取保候审人应按要求准时到达。

   第二,核实身份信息。提审开始,司法人员会首先核实被取保候审人的身份,确认是否为本人。

   第三,开展讯问。司法人员围绕案件事实进行提问,被取保候审人需如实回答。讯问内容包括案件经过、细节、与其他涉案人员关系等。被取保候审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但如实供述对自身处理结果可能有积极影响。

   第四,制作笔录。讯问过程会被记录,形成笔录。笔录制作完成后,被取保候审人要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按手印。

   第五,结束提审。提审结束,被取保候审人可返回。在后续司法程序中,仍需配合司法机关工作。

   被取保候审人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随传随到,避免因违反规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

   二、犯罪人有病能取保候审吗

   犯罪人有病是否能取保候审,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这意味着有病是一个考量因素,但并非只要有病就能取保候审。

   判断能否取保候审,关键在于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达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存在社会危险性。社会危险性包括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等情形。

   若犯罪人所患疾病严重,符合生活不能自理的标准,且司法机关认定其不具有社会危险性,那么就有较大可能被准予取保候审。反之,即使有病,但病情未达严重程度,或者存在社会危险性,司法机关通常不会批准取保候审申请。

   三、办取保候审就说明有罪吗

   办理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依据刑事诉讼法,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下,可适用该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并非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判定。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仅仅表明他们符合了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最终是否有罪,需经过完整的刑事诉讼程序,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在此之前,任何人都应被视为无罪。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办理取保候审就代表有罪。取保候审只是一种临时的、保障诉讼的手段,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正实施犯罪行为以及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没有必然联系。只有经过法院依法审判并作出有罪判决,才能认定其有罪。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开庭前如何提审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