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定罪了还能取保候审吗
一、案件定罪了还能取保候审吗
案件定罪后仍有可能取保候审,但难度较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不过,在定罪后,意味着司法机关已对犯罪事实有了较为明确的认定。此时要取保候审,需满足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等法定条件。例如,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情况。司法机关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审查判断,如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一旦决定不予取保候审,申请人可以通过申请复议等法律程序继续争取权利救济,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总体而言,定罪后取保候审并非易事,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申请与审查。
二、取保后怎么知道自己什么罪
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要确切知晓自己涉嫌的罪名,可通过以下途径:
首先,可向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询问。在这些司法机关作出相应法律文书后,会明确记载涉嫌的罪名。例如,公安机关会出具立案决定书、拘留证等文书,其中会注明对嫌疑人的指控罪名。
其次,委托律师介入。律师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通过研究这些材料,能清晰了解指控情况。律师还可向司法机关了解案件进展及罪名认定依据等,为嫌疑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分析和解答。
再者,关注司法机关的通知。司法机关会以多种方式通知嫌疑人相关诉讼活动及罪名信息,如传唤、送达起诉书副本等。嫌疑人应积极配合,按时参加相关活动,从中获取准确的罪名等案件信息。
总之,要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去明确自己涉嫌的罪名,以便针对性地应对后续法律程序。
三、取保候审需要签认罪认罚吗
取保候审与认罪认罚并无必然联系。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是否适用认罪认罚并不影响取保候审的决定。在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时,司法机关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认罪认罚,若选择认罪认罚,可在量刑时获得相应从宽处理,但这并非取保候审的前提条件。
以上是关于案件定罪了还能取保候审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