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应怎么执行
一、取保候审应怎么执行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具体执行流程如下:
1.决定:公、检、法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2.告知: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3.保证:被取保候审人需提出符合条件的保证人,或按规定交纳保证金。保证人应履行监督和报告义务,若发现被保证人可能或已违反规定,应及时报告。
4.监督:执行机关负责对被取保候审人遵守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若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可能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责令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5.解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时,执行机关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就医怎么办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期间需要就医,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被取保候审人应第一时间告知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自身的就医需求和病情情况,详细说明就医的原因、拟前往的医院等信息。如果是在外地就医,还需提供具体的就医地点和预计停留时间。
其次,按要求获得批准。执行机关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审核,被取保候审人需配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的诊断建议等,以获得执行机关的批准。
再者,严格遵守规定。经批准就医后,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在就医过程中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执行机关能够随时与其取得联系。就医结束后,应及时向执行机关汇报就医情况。
最后,保留相关凭证。就医期间,注意保留好各项医疗凭证,如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以备执行机关查验。
严格遵循这些程序和要求,既保障自身就医权利,也能避免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三、取保候审还判实刑吗
取保候审后仍可能判实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与最终是否判实刑并无直接关联。
取保候审适用情形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其目的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并非意味着嫌疑人无罪或不会判实刑。
法院量刑会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危害程度,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若经审理,法院认定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应判处实刑,即便之前被取保候审,也会依法判处实刑。例如,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嫌疑人被取保候审,但法院审理后认定其犯罪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就可能判处实刑。反之,若犯罪情节轻微、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也可能判处缓刑等非实刑。所以,取保候审不代表不会判实刑,要依据具体案件情况和法院判决而定。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应怎么执行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