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几年能解除
一、取保候审几年能解除
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能解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如果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具体情形包括:一是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无罪或情节显著轻微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会解除取保候审;二是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若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会解除取保候审;三是审判阶段,法院作出判决后,取保候审措施自然解除。
二、死亡后取保候审几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取保候审自动解除。因为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后,刑事诉讼的对象已不存在,诉讼程序通常会终结。
根据法律规定,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应当撤销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审判阶段被告人死亡的,一般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所以,不存在死亡后还取保候审几年的情况,一旦死亡这一事实确定,相关机关会立即作出相应处理,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停止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取保候审能不能出去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一般能外出,但需遵守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被取保候审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若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应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说明外出原因、时间、地点等情况。经执行机关批准后,方可外出。例如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合理事由,在获批的情况下可以外出。
若违反规定擅自离开,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所以,取保候审期间并非绝对不能外出,只是要按法定程序申请并获得批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几年能解除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