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可以撤销立案么
一、取保候审可以撤销立案么
取保候审并不必然导致撤销立案。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撤销立案则是指司法机关对已立案的案件,发现具有某种法定情形,或者经过侦查否定了原来的立案根据,所采取的终止诉讼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情形的,应当撤销案件。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经侦查发现存在应当撤销立案的法定情形,案件会被撤销立案。但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案件会继续进行,不会撤销立案。
二、取保候审怎么才能取消呢
取保候审的取消需依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下进行。以下情况会导致取保候审被取消:
1. 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经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2.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限届满时,必须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取消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并及时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在收到决定机关的通知后,会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对于被取保候审人,执行机关会向其宣读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书,并让其在该决定书上签名或盖章,同时,会退还其交纳的保证金。
若符合上述法定情形,按相应程序操作,即可取消取保候审。
三、取保候审期间还能上学吗
取保候审期间通常能上学。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变动的需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在传讯时及时到案等,但并未限制上学。
上学属于正常的社会活动,有助于被取保候审人保持正常生活节奏和社会融入度。不过,若上学涉及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需向执行机关申请并获批准。此外,学校方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比如涉及严重暴力犯罪等案件,学校可能出于管理、安全等因素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但总体而言,法律层面并不禁止被取保候审人上学,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只要遵守取保候审规定,一般可继续学业。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可以撤销立案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