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是怎么发放工资的
一、劳动法是怎么发放工资的
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发放应遵循以下要点:
1.支付形式: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能用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
2.支付对象: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3.支付周期: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4.特殊情况: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用人单位若违反工资支付规定,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劳动法压工资不给怎么办
当遇到用人单位压工资不给的情况,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与单位协商:直接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了解压工资的原因。若因财务流程等合理原因导致延迟,可协商确定支付时间。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投诉时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情况的材料。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其支付工资。
3.申请劳动仲裁: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流程相对规范,需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若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相应赔偿。
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及时收集和保存证据,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怎么利用劳动法要工资呢
利用劳动法索要工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证据: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聊天记录等,以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数额、工作时间等。这些证据是维权的基础。
2.与用人单位协商:直接与单位沟通,明确表达支付工资的要求,协商时注意保留记录。友好协商可能快速解决问题。
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责令其支付工资。投诉时应详细说明情况并提交证据。
4.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准备好仲裁申请书、证据等材料,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若单位不执行,可申请强制执行。
5.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要依法依规进行,合理表达诉求,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是怎么发放工资的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