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开庭了会怎样
一、取保候审后开庭了会怎样
取保候审后开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判决有罪
- 判处实刑:若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且需实际服刑,会撤销取保候审,被告人将被收监执行刑罚。比如,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可能会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等实刑。
- 判处缓刑: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等符合缓刑条件的被告人,法院可能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被告人无需在监狱服刑,但需遵守相关规定,如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等。
2. 判决无罪:如果法院认为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或者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会作出无罪判决。被告人当庭释放,解除取保候审措施,且不会留下犯罪记录。
3. 其他情况:庭审过程中,若出现新的证据或事实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法院可能会宣布休庭,延期审理。之后再根据新的情况作出相应判决。
二、取保候审由什么部门负责
取保候审的负责部门涉及多个,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侦查阶段,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若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由公安机关对其执行取保候审措施,包括宣布取保候审决定、责令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等,并对被取保候审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审查起诉阶段,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同样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后,交由公安机关具体执行。
审判阶段,取保候审也是由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依然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相关规定。
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因为国家安全机关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特定案件时,具有独立的侦查权,其作出的取保候审决定自行负责执行。
三、取保候审收到信息怎么办
取保候审期间收到信息,需根据信息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 若为办案机关通知:办案机关可能通知你参加讯问、开庭审理等诉讼活动。应按照要求的时间、地点,携带证件准时到达,并积极配合。无故不到案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前往,要及时与办案机关联系说明情况,申请变更时间。
- 若为其他相关方信息:如被害人或其家属的信息,要保持冷静,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可将情况告知律师或办案机关,由他们处理。如果收到不明来源的威胁、恐吓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安全。
无论收到何种信息,都要妥善保留,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同时,遵守取保候审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变动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必要时可咨询律师,获取专业法律建议。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后开庭了会怎样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