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多久给劳动者
一、劳动合同多久给劳动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同时订立。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明确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及相关条款。若用人单位未按时提供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若发生争议,劳动者可依法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劳动合同裁员赔偿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需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此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例如,劳动者工作5年,月工资为5000元,若合法裁员,应获补偿5×5000 = 25000元;若违法解除,需支付25000×2 = 50000元。
三、劳动合同签了能离职吗
签了劳动合同后可以离职。劳动者享有自主择业权,离职是其合法权利。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离职。
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过错情形,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
劳动者离职时,应按照用人单位规定办理工作交接等离职手续。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离职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如果劳动者违反上述规定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用人单位需对损失承担举证责任。总之,签了劳动合同后能离职,关键是要遵循法定程序和要求。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多久给劳动者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