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人员能办护照吗
一、取保候审人员能办护照吗
取保候审人员通常不能办理护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规定,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以及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出境的等情形,不签发护照。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意味着案件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未完结,取保候审人员属于被限制出境的对象。
从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角度看,取保候审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办理护照后有出境可能,这与取保候审的限制规定相冲突,不利于司法机关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如果取保候审人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出境,比如涉及重大商务活动、境外直系亲属病重等,应先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经执行机关和办案机关审查并同意后,才有可能获得出境批准,但这并不等同于可以直接办理护照,后续还需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
二、取保候审时效最长多少年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如果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此十二个月的期限,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各自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每一机关有权决定的最长期限。并非指三机关累计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例如,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检察院若决定继续取保候审,期限重新计算,最长也是十二个月。
三、取保候审必须全额退赔吗
取保候审并非必须全额退赔。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
退赔通常涉及到刑事犯罪中的违法所得或造成的损失赔偿问题。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违法所得,依据法律规定应当退赔被害人损失。全额退赔情况,在司法实践中,积极主动全额退赔可视为认罪悔罪表现,有助于在量刑时从轻处罚,也可能对取保候审的审批及后续处理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是否全额退赔并非取保候审的必要条件。司法机关决定取保候审主要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如是否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无干扰证人作证或毁灭证据等情况。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即便未全额退赔,也可被取保候审。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人员能办护照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