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是怎么定残的
一、劳动法是怎么定残的
劳动法本身并不涉及定残,定残通常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等相关标准。当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其流程如下:
1.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2.组成专家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3.作出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4.再次鉴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二、劳动法工装怎么索取
劳动者索取工装,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首先,查看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许多用人单位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提供工装,或在规章制度里明确工装发放事宜。若有相关规定,可依据这些要求单位发放。
其次,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向单位提出发放工装的请求,说明依据和需求。例如表明工作性质需要工装,或是根据合同约定应获得工装。
若沟通协商无法解决,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接到投诉后会展开调查。若发现单位存在违反劳动规定不提供工装的情况,会责令其改正。
最后,还可申请劳动仲裁。若劳动监察部门处理后仍未解决问题,劳动者可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沟通记录等,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提供工装。
三、劳动法加班费怎么收
劳动法规定,加班费的收取标准根据不同的加班情形而定。
1.工作日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例如,劳动者日工资为200元,每小时工资为25元(200÷8),若工作日加班2小时,其加班费应为25×2×150%=75元。
2.休息日加班: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比如,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一天,其加班费为200×200%=400元。
3.法定休假日加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以日工资200元为例,在法定休假日加班一天,加班费就是200×300%=600元。
计算加班费时,工资基数通常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若没有约定,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劳动者应注意收集加班证据,如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是怎么定残的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