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有哪些
一、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有哪些
肇事逃逸处罚规定区分构成犯罪和不构成犯罪两种情况。
若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若肇事逃逸构成犯罪,依据《刑法》,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是否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同时存在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等情形。
二、肇事逃逸的可以撤销处罚么
肇事逃逸处罚一般不能撤销。肇事逃逸是严重违法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与受害者权益,破坏了法律秩序和社会公信力,处罚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若存在法定特殊情形,处罚有可能被撤销。一是处罚依据的事实有误,有新证据证明逃逸事实不存在,比如监控视频显示车辆并非逃逸,而是有合理原因驶离现场;二是适用法律错误,对逃逸行为的认定依据了错误的法律条款;三是处罚程序违法,如执法人员未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或作出处罚决定时未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等权利。
若当事人认为处罚有上述问题,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权。行政复议是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诉讼则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但需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充分证据,否则难以撤销处罚。
三、肇事逃逸人没有事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但人没事,处罚方式分两种情况。
若逃逸未构成犯罪,根据相关法律,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因为肇事逃逸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和法律规则,即便无人受伤,这种行为也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罚款与拘留旨在对逃逸者进行惩戒,维护法律尊严和交通秩序。
若逃逸构成犯罪,即便人没事,也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或其他罪名。例如,虽无人伤亡,但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后逃逸,就可能构成犯罪。一旦认定构成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逃逸者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为避免法律风险,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警方调查。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