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双方车辆是否要扣
一、肇事逃逸后双方车辆是否要扣
肇事逃逸后,双方车辆可能会被扣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为了收集证据、检验鉴定等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对于肇事逃逸的情况,扣留逃逸方车辆是为了调查事故经过、确定车辆是否存在故障、检测车速等与事故相关的因素,查明逃逸司机的责任。
而对于被撞方的车辆,同样可能会被扣留。一方面是为了对车辆碰撞痕迹、受损情况等进行检验鉴定,以准确划分事故责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需要确认被撞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上路行驶的条件等。
不过,车辆扣留是有期限的。检验、鉴定结论确定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如果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检验、鉴定,一般在完成必要的调查程序后,也会尽快放行车辆。总之,肇事逃逸后双方车辆存在被扣留的可能性,具体以实际调查处理情况为准。
二、肇事逃逸5年后能办驾驶证吗
肇事逃逸后5年能否办理驾驶证,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且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两年后能重新申领驾驶证。这种情况下,5年后可以办理驾驶证。
若肇事逃逸构成犯罪,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若肇事逃逸构成犯罪但未致人死亡,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后,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两种构成犯罪的情形下,5年后不能办理驾驶证。
三、肇事逃逸私下解决还算逃逸么
肇事逃逸后即便私下解决,仍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该行为认定核心在于事发后是否有逃避责任的主观故意和逃离现场的客观行为,和事后双方是否私下解决并无关联。
只要在事故发生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离开了现场,就已构成逃逸事实。私下解决只是对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一致,可视为事后的一种处理方式,不影响对逃逸行为的定性。
例如,甲驾车与乙车辆碰撞后,因害怕担责直接驾车离开现场,之后甲乙私下协商赔偿事宜并达成一致,但甲先前逃离现场的行为已构成肇事逃逸。
逃逸者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民事上可能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行政上会面临罚款、拘留、吊销驾驶证等处罚;若构成犯罪,还需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发生事故应积极面对,及时处理,不可选择逃逸。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后双方车辆是否要扣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