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怎么强制执行
一、劳动法怎么强制执行
劳动法强制执行需遵循一定法律程序。
第一步,当事人应先取得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如劳动争议经劳动仲裁,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经过法院审判,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也能申请。
第二步,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人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包括生效法律文书、身份证明等。通常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三步,法院受理与审查。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如符合,会立案处理。
第四步,发出执行通知。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义务,逾期不履行将强制执行。
第五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劳动法怎么规定转岗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转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应遵循以下要点:
第一,协商一致。根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应采用书面形式。转岗涉及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等的变动,需双方协商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二,合理性。单位单方面转岗须具备充分合理性。例如,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应提供不能胜任的证据,且转岗应合理,不能带有侮辱性、惩罚性,薪资待遇等不能随意降低。
第三,法定情形。在特定法定情形下,单位可不经协商一致直接转岗。如发生自然灾害或企业事故,为避免更大损失,可安排劳动者临时转岗。
若用人单位未经协商或缺乏合理性强制转岗,劳动者有权拒绝。若因转岗问题产生纠纷,劳动者可通过与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
三、劳动诈骗可以判刑吗
劳动诈骗是否判刑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若诈骗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诈骗罪构成要件,则会被判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劳动领域,常见如用人单位以招聘为名,收取求职者费用后消失;或求职者提供虚假学历、工作经历等骗取录用和工资等。
依据相关法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所以,劳动诈骗情节严重、数额达到法定标准,就会被判刑;若情节轻微、未达入罪标准,可能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怎么强制执行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