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否却已经立案

2025-07-24 23:20:40 法律知识 0
  取保候审是否却已经立案?取保候审意味着案件已立案。它是刑事强制措施,适用前提是司法机关已刑事立案。刑事诉讼先审查材料立案,再依情况决定是否取保,符合条件者可提出保证人或交保证金,被取保即已立案。接下来民生与法治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取保候审是否却已经立案

   取保候审意味着案件已经立案。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其适用前提是司法机关已经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立案。

   刑事诉讼程序通常是先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予以立案。立案之后,才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相关情形,决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条件时,司法机关可以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所以,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表明案件已经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即已经完成立案环节。

   二、外地立案能办取保候审吗

   外地立案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受立案地的限制,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法定条件,就可以申请。

   根据法律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都可以取保候审。

   外地立案办理取保候审的流程与本地基本相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申请,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决定取保候审的,通常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不过,外地立案办理取保候审可能在沟通协调、手续办理等方面存在一定不便。比如,办案机关与申请人可能距离较远,在提交申请材料、了解案件进展等环节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但只要符合条件,不应因立案地是外地而影响取保候审的办理。

   三、取保候审开庭后怎么通知

   取保候审开庭后,法院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通知。

   对于被告人,法院一般会直接送达开庭传票。传票会明确告知开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确保被告人知晓庭审安排。若被告人委托了辩护人,法院也会通知辩护人,辩护人再将相关信息转达给被告人。

   对于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法院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告知开庭时间和地点。不过,为了保证通知的正式性和有效性,多数情况下仍会采用书面送达通知的方式。

   若当事人居住地址变更等原因导致无法直接送达,法院可能会采取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留置送达是在受送达人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公告送达则是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时,法院通过公告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法院都有义务确保相关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收到开庭通知,以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是否却已经立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